账 号: 密 码:

【沮漳文萃】第29期:王功望| 一座楼的成长

  • 发布时间:2022-03-22
  • |
  • 作者:暂无
  • 阅读次数:6


图片






图片


作者简介


王功望,当阳市第二高级中学语文高级教师,校报校刊主编,当阳市作协会员。有数十篇文学作品、教学论文在《写作》《读写天地》《长坂坡》等刊物上发表。著作《栖在粉笔上的鸟群》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,《春雷盛开》《宽宽的河流》由三峡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。

图片
图片
图片
一座楼的成长
图片


三月

在校园的中央,科技综合楼有模有样地耸立起来。这是一个多雨的季节。过分的雨水将人们的心情浇得透湿,燃不起半点渴望。旁边,高高的脚手架和绿纱网绷起了一面方方正正的大鼓,包裹住大楼欲说还休的壮硕的身躯。只有叮叮当当的敲击声从鼓内轻快地传出,人们才感受到大楼成长的气息。

图片

习惯了城市喧嚣张狂的建筑工地,你会觉得大楼挺拔的步履格外文静婉约。大楼局促地生长于两座教学楼的夹击之中,少了排场,也少了诗意,唤不起人们多少想象的空间——它顽强地冲天而上,是为了摘取头顶那朵彩云吗?或者说,是要给大地结结实实地钎上一枚巨型印章吗?

记得那是一个清冷的深秋的早晨,没有剪彩仪式,没有领导执锹微笑的奠基镜头,伴着朗朗的书声,大楼以我们意想不到的平淡的开局,步入人们的视野——清场,开沟,挖土,钻井,灌浆……一粒钢筋混凝土浇筑的坚硬的种子就这样被深深地植入土地,守候扬花吐蕊后的金秋的来临。

我实在难以诉说此刻的心情。三月不是畅想缤纷的季节。连绵的阴雨将天地网成一团朦胧的忧郁,将大楼笼在里边。然而,好奇的人们还是各取所需,从大楼的成长中彻悟生活的某些真实。学子们看到了基础,管理家看到了规矩,立大志者看到了循序渐进,而我看到这里全是手的世界。粗糙的、灵巧的、指头上打了或未打胶布的,大大小小的手掌在这里舞蹈,翻覆。塔吊竖起来了,将手的意志送入了云端;材料铺满了工地,将手的造型散成一大片烂漫的花朵。以手为媒,大楼自在地阐释着生活的真谛。只要手掌在,大楼自会长高,渴望终不会熄灭。

三月,手是唯一的诗意。

六月
成长永远是迷人的,而成长中的大楼最让人割舍不下。
走进六月,我们走进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季节。

在六月,你听见大楼成长的声音了吗?当当当,大楼和着阳光的旋律,闪着蓬勃的金属的光芒。铁锤划着规则的曲线,将大楼成长的履历书写得淋漓而酣畅。模板在挤压中造就铮铮铁骨,成长在微胀的痛苦中舒展成令人目眩的高度。

在六月,大楼成长的每一个细节都值得回味,令人仰望。见过农业时代土砌瓦盖的造屋方式么?见过它们风烛残年后的土崩瓦解么?人类栖息的家园,西风残照的衰败景象曾不断上演。站在历史的关口,大楼以超迈的勇毅,拒绝悲情,拒绝宿命,智性地将框架式结构推向极致,吸纳青砖砂石,吸纳阳光水分,让生命在结构中逐渐丰满。然后,堂堂正正地在天地间耸立成一座不朽的巨人!

以后的日子,绿纱网拆下来了,涂墙粉喷上去了,玻璃装饰墙安装完毕了,当这些成长的段落被人们的目光一一格式化之后,是什么内容让人们突然睁大了讶异的眼睛?

——是楼前逐级而上登堂入室的台阶呢,是楼顶俯瞰众生通天接地的天象馆球顶呢,是大楼两侧张开的与旧楼相接的长城垛口似的过道呢,是它们,让大楼定位于求知与探索之间,科学与人文之间,历史与现实之间。它们不是大楼的主体建筑,然而却是我们见到的大楼成长途中最迷人的风景。

六月,大楼正以无畏者的姿态,一步步坚实地走向雄浑和大气。
六月,应该放歌。

图片

九月
六月的歌声在九月找到归宿,九月破空而来。
以过程的名义,浸满汗渍的脚手架宣布退场,最初的围墙还原为原始的图案,从眼前消失。空旷的广场上,彩蝶翻飞,金风送爽,蝉虫展着清亮的歌喉,大楼安详地接受草木的膜拜,气宇轩昂地抚摸着蓝天白云。

徜徉在这个没有悬念的九月,我的内心竟有些空空荡荡。
我爬上大楼的顶层。凭栏送目,寥廓无边,四周的青山将古城拢成一片高低错落的屋顶。汽车鸣叫着穿行在楼房之间,时隐时现。脚下是大楼置身其中的校园。操场上,矫健的英姿,爽朗的笑声在天地间定格为一幅动人的画面。

站在这个心鹜八极、视通万里的高处,我感到生命被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。奇峰尽览,万象纷呈,凌云之志从这里展开。

我健步下楼,心想,九月自有境界,大楼已不需要检阅。
图片


图片

图片